小時候,會看到有些同學練相聲參加比賽,
字正腔圓、說唱俱佳是他們的特色,
長大了,記得教師實習時,老師的女兒國小六年級,
是學校多次派出去參加相聲比賽的代表,
童稚的臉龐,因為說著相聲,帶了幾分不凡的氣質,
指導他們的老師聽說很會寫相聲的劇本,
以前看著學生練習,知道相聲說的好,
不只是精采,更令人不禁叫好!

我沒有買票去看過相聲表演,一直以來很少花錢去欣賞這類表演,
然而在這裡,人稱具備理工科學、人文氣息的清大,
讓我多了很多機會去欣賞這樣的表演。
這次因為40週年梅竹賽,邀請了【相聲瓦舍】來表演,
劇碼是─鄧力軍,到底為什麼以此為名?
是不是我們想的那個令人永難忘懷的鄧麗君呢?
姑且不想那麼多,就去聽聽吧!

全劇四首曲子、三個段子,主演的是馮翊綱和宋少卿,
以明朝萬曆年間的杭州西湖為故事背景,
他們說著一些故事,關於西湖十景,
關於岳飛岳王廟、富翁宋百萬、賴布衣、舒福、梁檜、鶴眼鏡....的故事,
談笑中帶著些反諷今世的對白,詼諧而幽默,
或許是在校園表演的關係,
在欣賞的過程中才發現,劇本不是全要照著擬好的文句來走,
多個幾句和觀眾互動才是真正厲害之處。
兩位演員說的好,卻不是只有說,帶有畫面的說才真是表演的精髓呢~~

劇中有四首曲子:十里洋場、淚眼朦朧、斷橋及弄堂,
張穆庭先生作的詞曲經由黃士偉先生的演唱,貫穿全劇,
每首都是動人的曲調,是高亢、是低吟,是柔情亦帶點愁,
劇末有那麼一刻,真的想等待演唱人現身,可惜沒有.....

劇末,馮翊綱先生稍稍解釋著編【鄧力軍】的緣由,
這個【鄧力軍】是不是鄧麗君?我說是或不是?呵呵~
取此名想帶給觀眾的是--想到就會溫暖心頭,馮先生說這是這年頭最需要的東西。
然,這為了【相聲瓦舍】20週年的劇碼真正是為了紀念已逝的倪敏然先生。
若沒劇末馮翊綱先生的解說,
對於故事各個人物的出處,對於故事看來在談笑之間行進快速過去,
我們也難覺那背後真正隱含的是什麼吧!

聽著聽著,忽然一度眼眶熱,怎的有股感動默然升起?!
看到有人分享觀後心得,說:
「聽相聲都是想要歡笑,我卻總是喜歡這悲傷的片段.....」
發現原來不是只有我有這感覺,或許這是另一種喜與悲的反差吧!

這是我第一次親到現場看【相聲瓦舍】的表演,真的很棒!
喜歡那帶著歷史典故、古人軼事融合而成的畫面,
喜歡在這歡笑中領會一些已知或未知的道理,
喜歡那些曲調,悠悠的直到心底......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e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