猶記得去年中文08畢業公演的「你愛我嗎?」
讓我看到學生在舞臺上演出自己,看到他們稚嫩但執著的真性情,
那是一場令我印象蠻深的表演,轉眼間,中文09的公演來了......

「驚‧夢」

是被不切實際的夢境所驚醒,亦或是驚訝於現實世界中的夢?
這齣劇名有著令人揣想的空間,宣傳海報相映的兩名女子,
讓我猜想著究竟是要說兩人間的同性愛情,還是一個人的表裡情感?
終於,昨日在一小時四十分鐘的表演後,解了我的疑惑.....。

故事的設定與和去年相似,以戲中戲的方式呈現,
我想或許戲劇世界的虛幻似真、真實似幻的鋪陳,
比較容易抓住其中可以呈現的角色反差和領悟吧!

「牡丹亭」是他們的故事題材,明代湯顯祖所著,述說杜麗娘、柳夢梅的故事,
整齣戲在生活和排戲中進行,是生活還是戲?角色相互錯雜。

我們在自己的真實世界裡生存,完成公演是我們的目標,
「我是我嗎?還是我已是劇中人?」
我們看似真實的生活著,卻又不免在虛幻的故事裡尋找那個屬於真的自己,
有人真正的愛著我,我用我們自以為懂得的方式愛對方,
有人已經不愛我了,但我選擇在虛幻的世界裡想像你依然愛著我,
杜麗娘:「這人生太長,青春又太短,不是我不想活著,是愛情不願意放過我啊!」
一個活在自己虛幻夢境裡的女人,道出劇中人也在虛虛實實的世界裡活著、愛著和等待被愛......

「你還愛我嗎?」
最後,娓娓道出的一個問句,無解......

這個故事其實很單純,就是一群人準備著「牡丹亭」這齣戲,
透過劇中劇人物的錯位,和同個舞臺上燈明燈暗的技巧變換場景,
運用錯雜的角色安排,呈現各個人物心境上的衝突和掙扎。

唯這變換太多的人物,角色和角色間的轉折以及場景的交替沒有適宜的連接鋪陳,
令人有點摸不著這齣戲想傳達的是什麼模樣;
戲劇角色重的不外乎是表情、聲音、肢體的配合,
劇中人的情感好像還不到那,但口中的對白已超乎表現出來的情緒了,
文學不免咬文嚼字,美好的詞若搭不上適切的情感,好像太過辭溢乎情.....

杜麗娘和僕人春香的口白,一個中文、一個台語,創造語言上的差異,
春香的演出獲得許多掌聲,不僅博君一笑也讓大家注意起這原屬配角的僕人;
戴柏君的幻想和掙扎,好不容易在稍稍了解他的濃烈情感後,
卻在一通電話中,傳來男子的聲音,讓我對這濃烈情感的幻想瞬間破滅,
不是我不能接受同性之愛,只是這角色的設定也太讓人意外。

這次公演就說它是「劇中的戲中戲」吧!
雖然看完無法很明確知道要傳達的是什麼,
在編劇筆下的愛情是什麼樣子,是真是幻、似真似幻?
要給我們愛情什麼新的樣子呢?我仍沒有理清這些細節.....
雖然我默默在心中將它和08的公演作了比較,
但籌備演出的辛苦值得掌聲和鼓勵,辛苦和淚水也終將換得甜美的果實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e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